那些未被镌刻的墓志铭,或许正是一个时代最深沉的注脚!
1995年春天的华龙皇家陵园,李淑贤正捧着黄绸包裹的骨灰盒在寒风中踽踽独行。这一幕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最后的归葬影像,却也隐藏着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。
1967年溥仪病逝时,其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干部骨灰堂。1980年举行的追悼会上,"全国政协委员爱新觉罗·溥仪,也算为其盖棺论定。
香港商人张世义并非单纯的逐利者,他对清西陵风水格局的精准把握,让华龙皇家陵园获得了"毗邻光绪崇陵"的称谓,尤其是说服了李淑贤,让溥仪的骨灰迁葬!
可当李淑贤抱着骨灰盒去往陵园的路上,她只有垂目而行。她的举动遭到了溥仪家族的反对。李淑贤孤身而立的情景,与三十年前八宝山追悼会的场面形成戏剧性对比。当年的盛大,而今只有寒风中飘动的黄绸见证最后的行程。
墓碑上仅镌刻的"溥仪1906-1967",这种刻意的留白成为最富张力的历史注脚。相较于传统帝王陵寝的功德碑文,它的简洁更让人感到历史的凝重。
然而李淑贤未曾料到的是,原本属于自己的墓穴竟然成了皇后婉容的衣冠冢。李淑贤的晚年陷入双重困境。一方面,她因迁葬决定遭到爱新觉罗家族的非议,另一方面,华龙皇家陵园承诺的"合葬权也随着婉容衣冠冢的设立化为泡影,这让她在精神上备受打击。
1997年6月9日,李淑贤因肺癌逝世于北京,终年72岁。她的葬礼简单至极,仅有十余位亲友出席。更具戏剧性的是,华龙皇家陵园最初承诺的"夫妻合葬"并未兑现——她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普通区域,与溥仪所在的华龙陵园相隔百余公里!而溥仪墓地两侧,除了婉容还有李玉琴!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